据@adaoli 的描述,这是网上唯一能找到证明 第一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的具体颁奖日期的文章,特此转载备份。
原文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fca360101043l.html
《提倡科幻小说的鲍昌被“科幻”“穿越”了一次》章邦鼎
著名科幻作家吴岩在2008年12月20 日的《文艺报》发表的《亲历中国科幻文学三十年 》中谈到:1991年,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鲍昌,亲自前往成都《科幻世界》杂志,发表了鼓励科幻创作、繁荣科幻创作的热情洋溢的讲话。
看到这段在网上广泛流传的文字后,我吃了一惊:难道真像科幻小说一样,鲍昌“起死复生”了,而且穿越时空。因为鲍昌在1989年便病逝了。吴岩所说的时间不对。那是1986年的事情,而不是1991年。鲍昌所担任的职务应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委书记(同时, 《科幻世界》当时还叫《科学文艺》。)
我作为鲍昌当时在成都讲话的记录者,现在还保存着我整理又经鲍昌修改过的记录原稿和鲍昌给我的信,以及鲍昌在成都行程中我作的有关记录(当时我写过一篇《鲍昌印象记》虽未能发表,但底稿仍在;在鲍昌因病去世后,我在1989年5月5日的《成都工人报》上发表过《文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科学文艺的热情鼓手--忆鲍昌》的文章)。吴岩之所以出现笔误,是由于他把1991年《科幻世界》承办的世界科幻大会年会(那时我也主编了大会的会刊)和1986年的会混在了一起。
在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进程中,鲍昌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但是,现在有关的记叙太少了。为此,我将鲍昌1986年来成都的有关情况回忆整理如下:
1986年5月,由《科学文艺》(后改名为《科幻世界》)杂志等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在成都举行,鲍昌代表中国作协来到成都,在短短两天中,他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倾注了他的心血。
5月13日晚,鲍昌下飞机,到达省科协招待所时,已是十点多了,但他不顾旅途的疲劳,和去看望他的人亲切交谈。他首先逐个地了解了每个人的情况。当童恩正向鲍昌谈到我是临时从工厂借来协助大会工作时,他说:你们这个会真是“民办”的。然后,他问了这几天的议程。童恩正说:明天下午要开个预备会,向领导汇报。他说:不要说汇报,我旁听。杨潇简单地谈了《科学文艺》目前的困难处境时。他说:《科学文艺》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作协要管,也要科协的支持。周克芹谈到这几年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之争时,他旗帜鲜明地表示:科幻小说无论是幻想性很强的,还是科学知识性的,都是小说。
在5月14日下午的预备会上,他说:应把科学文艺与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和鼓舞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热爱科学,提高全民族素质结合起来。无论是美、英、苏、日,科学文艺在二十世纪越来越强;只有在中国,这个问题,我很着急。不久的将来,广大读者会转到这方面来。中国作协要把科学文艺纳入文学发展战略中,从组织上有所措施。不要广大读者迫切需要这种精神食粮时,没有人写了。
15日上午,在第一届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发奖会上,鲍昌作了《让科学文艺这棵智慧之树万古长青》的发言(见后)。
当天中午,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曹里尧和张新泉去见鲍昌。张新泉说:听了鲍昌上午的讲话后很鼓舞,“像一个垂死的人听了都会鼓起气来”。鲍昌谦虚地说:“我只是说个人的感想。” 他建议出版社多出科幻小说。
当天下午,他又在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发奖会及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年会作了《从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向谈到科学文艺的现状和发展问题》的长篇讲话(见后)。
会后,他又专门找到这次获奖的青年作家吴显奎说:中国的科学文艺是要发展的。你要坚持这块阵地,不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科学文艺是文学领域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强这个环节。他还给吴显奎题词:插上幻想的翅膀,驾驶科学的风帆永远向前。(吴显奎现在已是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主席。)
鲍昌在成都两天的时间里,可以说是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呕心沥血、奋力疾呼。
16日早,鲍昌便离开了成都,我只好把根据录音整理的讲话稿给他寄去。他在5月28日给我回了一封信。信如下:
章邦鼎同志:
录音稿我用了一天半时间整理出来了,压缩了不少。现寄给你们,请再酌定。我觉得你们花了很大功夫,整理得相当不错,为此我要深深表示谢意。此稿如能在《科学文艺》上发表,当然我是高兴的。在此,请替我向杨潇同志致意。
在成都市,我曾要求,科学文艺委员会的同志给中国作协写一份报告,提出你们的要求。这件事,请你与童恩正等同志再提一下,我在作协书记处一定要大力予以协助的。耑此
礼
鲍昌
86,5,28
后来,《科学文艺》和《四川作家通讯》都择要刊登了由我整理的鲍昌的讲话稿,但现在网上都查不到原文。
十几天后,中国作协在6月12日到14日召开的主席团会议,就做出决定:为适应当前科幻文学的发展,在创委会中增设科学文艺组。中国科幻小说终于得到“官方”的认可,有了自己的位置。
遗憾的是,鲍昌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的贡献永远存在着!
为此,我现把这两份经鲍昌修改过的讲话原稿公布于后,以怀恋这位前辈,和供研究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历史的同志提供一份资料。
让科学文艺这棵智慧之树万古长青
——鲍昌在第一届科幻小说“银河奖”授奖大会上的发言
(1986年5月15日上午)
同志们:
我首先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和书记处,向这一次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的授奖大会,向同时举行的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年会、四川省科学文艺委员会年会的召开,以及向这次获奖的科幻小说的作者,致以衷心的、热烈的祝贺!(鼓掌)
同志们,科学文艺是整个文艺苑囿当中的一朵鲜花,不管前几年有过什么样的争论,是姓科还是姓文,现在我们中国作协的这一届书记处完全承认科学文艺是整个百花园地中的一朵花。(鼓掌)
如果说,在奥林匹斯神山有九位谬斯,而科学文艺是其中的一位女神的话,我们中国作协的这一届书记处愿意把这个女神拥抱在自己的怀里。(鼓掌)
如果说,这几年由于种种的原因,科学文艺处在一种比较困难的境地,就像是那个可怜的灰姑娘,那么我们中国作协这届的书记处将要竭尽全力地使这位灰姑娘得到她应有的欢乐和幸福。(鼓掌)
关于科学文艺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它的基本看法,下午我将在谈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的时候顺便谈谈。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但我想借此机会,对于这一次的授奖,对于四川省和两个发表科学文艺的刊物各说几句话。
我们这个授奖大会,奖名为“银河奖”,我觉得是意味深长的。大家知道,我们整个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你们搞科学文艺的同志比我更清楚。银河系是一个非常广袤浩瀚的空间,从这一端到那另一端,大约有五、六万光年之久,我们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核心的距离,最新的发现说有两万三千多光年,我们太阳系正在围绕着银河系的核心旋转。而整个银河系又是目前发现的大爆炸宇宙空间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你们搞科学文艺的人,用银河来命名,标志着自己有宏观的视野,标志着自己有未来的向往,我觉得是非常合适的。
今天,在中国搞科学文艺的作者寥寥可数,严格地说还未形为一支像样的队伍;但是我完全同意刚才温济泽同志的意见,我们要发奋图强,迎头赶上,争取在十五年之后,也就是到2000年,使中国科学文艺作者能够发展成为一支相当可观的队伍,能够出现一系列科学文艺的佳作,能够出现中国的儒勒·凡尔纳、中国的威尔斯、中国的爱伦坡、中国的阿西莫夫或者海因莱因,能够使我们无愧于四个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伟大的现实。所以我要对这个授奖大会说一句期望的话,期望我们真正发展兴旺起来,像天上的银河一样,达到星汉齐辉、明光灿烂的地步。
其次,我想对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科协、四川作协的负责人说几句话。我对四川科学界、文艺界同志寄以特别的希望。四川是一个拥有一亿多人口,五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大省,它的面积超过了三十五万平方公里的日本;但是四川省现在的经济发展、文艺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仍然同它在全国的地位不完全相称。实际上,四川文艺具有自己几个特有的条件和优势,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第一,四川历来是诗人辈出的省份,产生过李白、苏东坡、郭沫若这样的大诗人,而且现在有全国第二份重要的诗刊——就是《星星》,因此,我希望四川能成为一个诗歌的大省。
其次,四川省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专门写四川地主乡土色彩的作家,例如李劼人、沙汀、艾芜,一直到现在的周克芹。因此我也希望四川作家能够在乡土色彩,在“川味”上多做文章,形成一个独特的四川作家群,就好像“陕军”、“湘军”、“晋军”一样,我期望着文艺界的“川军”尽快崛起。
第三,你们四川还有个特产就是《科学文艺》这本杂志。现在全国的科学文艺刊物大都“关停并转”了,硕果仅存的只有你们这个《科学文艺》。《科学文艺》坚持下来,应当认为是四川省整个科学界和文艺界的一个骄傲。当整个的科学文艺处于一个相应的低潮的时候,你们依然在坚持着。我认为,这将在中国的出版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一页。你们不要做出版商,你们应当做出版家,你们应当有战略眼光,看得更远,应该看到今天祖国的四化建设、体制改革迫切需要科学,应当看到全世界的科学文艺正在日益取得畅销书的地位,应当看到一些外部的、内部的有利条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艺。我希望四川省的领导要看得更远,为发展中国的科学文艺做出突出的贡献。
四川省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富庶的、美丽的省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们有悠久的神话传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你们有壮丽的山川,“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雄”。这样的美丽景色,这样的悠久历史,这样多彩的民族风俗习惯,必然要产生很多动人的幻想。谁不知道古代的“巴蛇大如象”的传说,谁不知道《长恨歌》里所写的“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这样的幻想。因此,我希望四川的科幻小说作者,当然也希望全国的科幻小说作者,大胆地驰骋想象进行创作,不要指望专业作家都去写科学文艺,他们可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但是不太懂得科学。搞科学文艺主要是靠大量的业余作者,你们在不同的岗位上能接触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你们是最有条件来搞科学文艺创作的。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是抱怨,不要只是要求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首先要发挥自己的创作主体性,也就是主观能动作用,来艰苦奋斗。不经过艰苦奋斗,是得不到胜利的。马克思的这句话绝对没有错:“只有在科学上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希望的高峰”。
最后,我还想对天津的新蕾出版社说几句话。他们出过很多科幻书籍,还编印发行了《智慧树》这本科学文艺刊物。这样一笔历史功绩,也将要写入中国的现代出版史。但是现在《智慧树》遇到一定的困难,我也希望天津的同志能够有战略的眼光,能够有无畏的气魄,顶住目前的困难,使第二个科学文艺的阵地坚持下去,发扬光大。《智慧树》这个名称取得非常之好,据说是郑文光同志取的。德国的大诗人曾经在诗里詠唱过“智慧之树”,据我了解,印度的《薄伽梵歌》把智慧之树称为世界之树,我认为:科学之树就是一棵智慧之树、世界之树,也是一棵生命之树,所以我最后的一句话,就是希望同志的努力奋斗使科学文艺这棵智慧之树、世界之树、生命之树,万古长青。谢谢大家!
从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向谈到科学文艺的现状和发展
——鲍昌在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发奖大会及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
(1986年5月15日下午)
谈到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向,首先应该给新时期文学下个定义。什么是新时期文学呢?就是从粉碎“四人帮”以后到今年,1976到1986这十年的一段文学。新时期文学在我们看来,是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空前繁荣昌盛的文学发展时期,可以把它看成是十年动乱后文艺的振兴,看作是我们多年来呼之欲出的、真正的文学的黄金世纪的到来。
这十年文学的发展,无论怎样来估价,都是应加以肯定的。
下面,我准备先谈第一个问题,新时期十年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和它的发展趋向。
首先,从历史背景上来说,我认为,新时期文学十年的光辉成就和发展,是属于从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三中全会路线以后整个思想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有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在两千多年以前,在欧洲是希腊罗马文化的高度发展;与此同时,在中国就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两个遥遥相对的东西两极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涌现出了希腊古典奴隶制基础上的高度的学术文化的繁荣,在中国则出现了夏、商、周几个朝代以来第一次文化的高度发展。第二次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欧洲是十四、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在中国当时并没有与之相应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一个思想内涵与它多少有些类似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是拖延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第三次,是十九世纪中叶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欧洲,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思潮的普及和发展;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也开始了一种多元化、多极化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的文艺思潮。但这样一个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的表现是比较复杂的,中国虽然早在本世纪初就传入了科学共产主义,而且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但我大胆地认为:一个能同世界发展“大趋势”相呼应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从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这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跟社会的变革有关的。第一次社会变革的核心是从人类史上的奴隶制度转变到封建主义制度,在欧洲,当西罗马帝国奴隶制崩溃后,就慢慢进入封建主义的中世纪。在中国,则从秦汉以后就进入典型的封建主义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很长,约达两千年之久。因此中国的封建制度表现为一种超稳定性的社会形态。第二次人类思想解放运动是从封建制度转变到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充分。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资本主义萌芽的机会,如宋代城市经济发展时期,明代市民经济发展时期,以至于清代所谓的“乾嘉盛世”,都曾经有可能发展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但都被超稳定性的封建制度和极端顽强的封建宗法礼教思想所扼杀。中国的资本主义从来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五四运动虽然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其基本性质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经过巴黎公社以后,1917年首先在俄罗斯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这是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里程碑。在中国,则迟至1949年,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三次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同社会制度的变革有关的。
我希望同志们认真地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特别是早期的《政治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这样一些著作,我们就知道,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最初曾经是黑格尔的信徒,也曾是费尔巴哈的追求者。正因为马克思深入地了解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局限性,扬弃了他们学说中的不合理成份,才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非常明确地提出过,马克思主义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共产主义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真正的“人性的复归”。我们现在思想解放运动,也包括这样一个深刻的内容。但我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所理解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是跟资产阶级所理解的人性论、人道主义有本质不同的。
这就是我们新时期文学的一个历史背景。如果不从这样一个广泛的历史背景的角度来观察问题,我们将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文学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多样化的现象,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它加以高度的肯定。
第二点,谈谈新时期文学的几个发展阶段,准确的说,新时期文学,应当说是在1976年“四五运动”或者说是在天安门诗文运动时开始的。今天,我们把这个文学现象称之为“哀思文学”,因为它以哀悼人民总理周恩来同志为主题的;同时,表现出了对于“四人帮”的一种愤怒的抗议。现在“哀思文学”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参加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无名的普通群众。但是它为我们新时期文学起了一个不可低估的、开辟先河的作用。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头几个月里,一些著名的诗人还继续写哀悼周总理的诗文,使“哀思文学 ”又持续了一个阶段。“四人帮”被粉碎后,被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动乱所压抑的文学生产力像火山一样爆发。文学生产力的解放,使很多人重新拿起了笔。他们所首先要写的就是在“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在身心两方面所受到的损伤,也就是所谓的“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成为一个强激的浪潮,一直发展了好几年。今天看来,伤痕文学基本上是从政治思想上对“四人帮”的一种揭露,一种抗议,尽管其中有些作品不够成熟,今天还是应当高度评价它们在历史上的功绩的。好比是战士们在出征前进行一次诉苦,可以激发起战士们战斗的决心一样。没有伤痕文学,就不可能带来以后文学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大约在1978或1979年,文学又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们开始觉得,仅仅暴露自己身上的伤痕是不够的。人们要探索,要思考,要反思,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悠久的文化古国,竟然发生了像“文化大革命”这样一种历史的大悲剧,究竟这里面有什么历史的、社会的、民族心理的原因。他们对文学的思考的层次加深了,于是伤痕文学就推进到所谓“反思文学”的阶段。
反思文学确实在思想层次上加深了,它所探索的问题更带有一种历史回顾的色彩。同时,也探索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和中国历史文化意识的局限性,也就是鲁迅所说的“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严重的人性的扭曲,这是很值得文学工作者来思考的。与此同时,另有一批作家,他们觉得中国人民的苦难太深重了,甚至在解放以后,我们国家还走了许多弯路,因此人民呼唤一种社会体制改革,要求中国走上真正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于是,有一批作家响应了时代的召唤,创作了一批“改革文学”作品。
改革文学的出现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以改革为题材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天津工人作家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这篇作品在读者中不胫而走,甚至有的工厂里贴出一条大标语:“欢迎乔厂长到本厂上任”。这说明了改革是全民族、全体人民群众的一个共同要求。改革文学的势头从那里开始,到现在也没有收敛,而且越来越发扬光大,像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以及最近轰动一时的柯云路的《新星》,都是改革文学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由于它贴进生话,拥抱生话,能够直接提出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说出人民群众所要说的话,因而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反响和共鸣。相反,那些单纯表现个人的苦闷、彷徨,潜意识、性心理的空灵的作品,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也引起了人的注意,但远远不能像优秀的改革作品那样受欢迎。由此可见,文学始终是和社会分不开的,文学和政治也很难分开。
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探求文学、问题小说等,而到了1980和1981年,我认为中国出现了一种“全方位、多样化”的文学,这个文学到现在方兴未艾,仍然在辐射式地向前发展。什么叫“全方位、多样化”的文学呢?就是从艺术的内容到艺术的形式都达到了多样化。我们知道,艺术的内容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故事、人物等等。在多样化文学中,它的内涵的思想和审美理想是多样化的,它们反映的生活也是多样化的。艺术的形式,也就是作品的体裁、手法、风格、技巧,也达到了多样化。正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以来,中国文学更进一步地从外国特别是从西方“现代派”的文学艺术中,借鉴、引进了许多艺术形式和技巧,它同中国的社会生活结合,就出现了非常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比如说,外国现在有什么象征主义、意象主义、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等等形式和技巧,今天在中国文学都运用了。这是中国的最新的文学发展形态,其基本趋向是应当肯定的。这是我谈的第二点。
第三点,我要谈谈整个新时期文学的宏观走向。什么叫宏观走向,就是从宏观的视野来看新时期文学十年来的基本发展趋向是什么。关于这方面,我只能作最简单的几条概括。
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宏观走向,就是文学的职能全面地恢复,并且有所发展。按照传统的理论来说,文学一般有五种职能,即认识的职能、教育的职能、宣传鼓动的职能、审美的职能和娱乐的职能。在中外古今的文学史上,这五种职能的文学都是具备的。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初期,这五种职能的文学也都是具备的。但不可否认,由于几次政治运动的干扰,中国当代文学比较强调的是认识的职能和宣传教育的职能,特别是政治认识和政治宣传教育的职能,其它的职能时常被缩小,被限制。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如果一部作品不“突出政治”,就可能挨批判,认为你“脱离政治”。而“四人帮”搞的那一套“阴谋文艺”,没有一个不是从他们的反革命政治目标出发的。尤其荒谬的是,到后期出现了像《虹南作战史》这样的小说,大段大段地引用毛主席语录;而且出现了像什么《火红的年代》、《反击》这样完全是为“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目的服务的电影。
但是从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述五种文学职能全面恢复了。我们现在既有一批优秀的作品,继续反映我们民族各个阶段的斗争历史和生活的现状,使人们可以认识历史和生活;也继续有一批优秀的作品,能给人们以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和鼓舞,这类作品决不要加以贬低,有些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是很强的。但同时,供人们的审美、消遣、娱乐的文学作品是越来越增多了,它们有很多是通俗文学作品。现在,它们占有大量的读者。遗憾的是一些内容严肃的艺术文学作品,读者比以前减少了。这是当前一个值和注意的现象。但是,从总体来说,文学职能的多样化是个好现象,因为人对文学艺术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不仅需要认识生话、认识历史,有时候在他紧张劳动了一天之后,确实需要一种消遣、娱乐的东西,能够使他的身心获得休息,或者反过来给他某种刺激和激情。在心理学上,这种消遣娱乐作用,大概分两种类型,一类叫增加型,一类叫减力型。增力型的消遣作品,就是那些惊险的、打斗的作品。看了之后,人们的精神先为之紧张一阵,然而又得到松弛和休息。也有那种轻松的、软性的文学作品,使人们紧张的心态,得到一时的舒展。这都是人的生理需要。因此我们应当对这种通俗文学作品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存在和发展,但是我们应当有一些适当的限制。比如说,不要过分地渲染暴力,不要描写过于残酷的场面。又比如描写人的性心理、性要求,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特别是那种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性压抑,写出来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种文学作品的出现,应当说是对于一个禁区的打破,但这方面也应有适当的限制,一是不要露骨地描写性的行为,二是不要在思想上宣传西方的性解放和“性变态”。我到国外访问时,经常看见街头上走过来那种“彭克”就是同性恋,这些现象和我们中国的民俗、民情及现在的政策不符合,尽量不要在作品中出现。即使要出现,也要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
除了上述几种文学职能以外,我觉得从1983年以来,中国文学还出现了一种职能,叫做自我表现的职能。表现自我是从古以来就有的,但在中国,自觉地要以表现自我为目的的文学,近几年明显增多。这种文学或者表现自我的某种哲理、某种情感或表现自我的某种潜意识、下意识,甚至表现自我的某种荒诞的想象。去年出现了几篇绝对独特的、荒诞的、离奇的、几乎不可理解的小说,它们的艺术特征是:情节不时中断,故事没头没尾,意识上不合逻辑,留下许多空白,故意制造病句和文法混乱,特别是文中的形象谁也不挨谁,令人难以理解。对这种荒诞的自我表现,我认为可以发表几篇,但不能看作是文学的主流。
另外,我觉得像柯云路的《新星》这类作品,还有另处一种职能,叫宣泄的职能。所谓宣泄的职能,就是把别人要说的话,人民群众要说的话,通过自己的作品,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旁白把它宣泄出来,发表出来。大家觉得很过瘾,说出了自己要说的话,因而对作品表示欢迎。这就是宣泄职能,这样一种职能也在我们的文学中出现了。
新时期文学宏观走向的第二点,就是文学一步一步地走向文学本义的文学,即人学的文学。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有句名言,“文学即人学”。就是说,文学归根结底是人的“学问”,它是人的思维的世界、情感的世界、意志和性格的世界。说来说去,文学是写人的。包括大家创作的科学幻想小说,归根结底还是写人的。只不过它放在一个科学的、幻想的题材范围之内来写人而已。十年来新时期文学越来越接近于“人学”,这是其宏观走向的第二点。
第三点,是文学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多年以来,中国文学以现实主义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创作的方法。我们中国的现实主义在“五四运动”时基本上是承袭了十九世纪欧洲的那种批判现实主义。三十年代初期,当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之后,曾经在我们左翼文学运动当中产生过影响。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叫革命的现实主义。解放后的1958年,一批理论家又发挥了毛主席的思想,提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但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的创作方法是越来越多样了。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感觉主义、意象主义、意识流手法,甚至某种超现实主义的、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和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现在都出现了。这就使我们的文学真正呈现出一个万紫千红、百花竞艳的局面,达到了全方位的多样化。
第四点,考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位置,我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是真正进入世界的“大文学”当中了。当然中国文学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在十八世纪看见中国的一部古典小说后,就说:当德意志人还处在原始的、矇味的时期,在东方的中国已经有了高度的文明。这是真的。德国和欧洲的其它国家,大约都在公元九世纪到十一、十二世纪时才有了本民族的正式文学。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学的历史起码有两三千年之久了。但是中国封建社会也有严重的思想桎梏,特别表现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统治上。三教合流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人民的拿手好戏,他们就是利用这样一些思想,使中国人民的思想长期受到禁锢,不能像那些后来者居上的欧洲各个民族,如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出现了文艺复兴,使欧洲的文化一下子发展起来。他们利用我们的四大发明,在1840年打开了我们的大门,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丰殖民地社会。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之中渡过了一百几十年。这个时期里,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是微弱的。但是到了最近这十年,中国文学越来越多地介绍给世界。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学真正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员了。
中国文学的发展潮流,已经纳入到全世界文学发展的总潮流。现在中国真正成了世界的中国,世界也真正把中国看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的确是这样,占人类生灵四分之一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将面对世界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新时期的全方位、多样化的文学,也将在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也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光辉的胜利。以上是我对新时期文学的基本发展趋向的简单概括,下面再简单地谈谈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成就。
第一,文学理论批评在“四人帮”被粉碎的初期,发挥了拨乱反正急先锋的作用。大家应当注意到,在“四人帮”被粉碎后不久,刚刚复刊的《文艺报》、《文学评论》等编辑部接连举行了几次作家、作品落实政策的座谈会,为一大批被“四人帮”宣布打倒的作家、作品恢复名誉,解放了他们政治上的束缚,使这些人重新能够有了写作的权利。所以新时期文学,“开其先河者,首推评论家”。现在有些青年评论家把自己看成是文学革命的闯将,忽视老一代评论家的作用,殊不知在粉碎“四人帮”后初期,如果没有一些老评论家,如周扬、贺敬之、张光年、冯牧、陈荒煤等人在1977、1978年连续写了若干文章来拨乱反正,那是不会有现在的新时期文学的。
所以,一个人,不要割断历史,只有承认历史,并且能够承袭它的全部遗产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才是有力量的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强大的,就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继承了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你们科学文艺有个刊物叫《智慧树》,这使我想就 “智慧树”谈一段个人感想。去年当我到德国访问时,没得到机会参观特里尔城的马克思故居。于是我就跟一个给我们导游的德国女青年说:“我很遗憾,没有看见马克思的故居。”这个女青年很有心,当我回国以后,她就主动寄来了马克思故区的一叠宣传品。其中有一张图表,上面画了一棵“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发展之树”。树上的每个根系和枝杈都注明一种思想流派,它包括了黑格尔、费尔巴哈、亚当·斯密,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一直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我一数,共有一百五十一个根系枝杈。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吸取、借鉴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而形成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马克思主义,更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继承,他们只看到了有些伪马克思主义者在十年动乱时期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歪曲了,就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误解。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分好几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简单地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属于最高一级理论层次,具有原则上的恒定性,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尽管自然科学不断地在发展,有几次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在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仍然颠扑不破。这一点,在座的比我内行。第二层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例如关于一国可以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列宁提出来的,马克思没说过。这个原理在俄罗斯十月革命中被证实了。但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过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要坚持,再坚持就是僵化,僵化就是教条主义,它会犯下很多错误的。第三个层次,就是无产阶级政治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有很多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不一定正确,我们不能因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在主观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认为他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不正确的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这些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辩证地分析它们。第四个层次,就是那些伪马克思主义者、假马克思主义者制造的理论,像林彪、江青这些人在“文革”中推行的那一套,我们不能因为它们披一层“马克思主义”外衣,就相信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的。
总之,我们的同志必须分清这四个层次,才能正确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文艺思想方面,“四人帮”一伙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践踏是够严重的了,文艺评论家在这方面的拨乱反正,其意义是决不可低估的。这是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第一项成就。
新时期文艺理论批评的第二项成就,就是科学地解决了一个多年争论不休的棘手问题,即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文艺和政治的关系,古今中外很多理论家者议论过。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成为我党多年来的文艺政策方针。我认为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提出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任务是战争,战争就是政治。因此,当时说的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有它的历史的合理性。今天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生活和人民对文艺的要求发展了,就否定那一阶段的文艺作品。对解放区的文艺运动,还应该给予历史主义的肯定的评价。但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仍要文艺简单化地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坚持“从属说”“服务说”不改,那就会限制文艺的多方面职能,就会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审美空间。值得高兴的是,在1979年举行的四届文化会,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了贺词,在贺词中把“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改变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科学多了。因为仅仅是工农兵,不能代表人民的全体;为人民服务,不仅有工农兵,还包括知识分子及其他一些阶层的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那就不仅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政治,还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需要,显然,“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要比“为政治服务”的口号科学、准确得多。从那以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这样一个理论问题,就基本上科学地解决了。
新时期文艺理论批评的第三个成就,是对于新中国建立以后,讨论过的若干重要文艺理论问题,都重新加以深入的探讨,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问题、题材问题、典型问题、人性论与人道主义问题、借鉴西方“现代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新时期十年中的深入探讨中取得了比以前更丰硕的理论成果。
第四个成就,是我们在近几年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文艺理论、文艺观念和文艺研究方法。特别是新的研究方法论的引进,使文艺理论批评研究面貌一新。传统的文艺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着眼点主要是作品的社会内容、社会价值和社会效果。这个方法古已有之,在两千多年中一直行之有效,经久不衰。到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种历史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仅仅运用这一种研究方法,显然是不够用了。
关于文艺的研究方法,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对我们来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它能从宏观上把握复杂的文艺现象,并对其他层次的研究方法起指导作用。第二个层次是从各门科学中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方法,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等,这几种方法都是跨学科的,可以运用它们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现象。第三个层次是文学的本身的研究方法,以及各个专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社会学、历史学、文艺心理学、语言学、民俗学等等方法。近几年来,新的方法引进了许多;以至于上述的“三论”又有人说它们“过时”了,于是出现了“新三论”,什么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论等等。此外还有什么发生认识论、语意哲学、现象学、逻辑实证主义等,花样多得很。所有这些理论方法都是只抓住了对象的一个侧面,它们能达到“ 片面的深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不全面的。因此,上述的种种理论方法,都只能借鉴,不能全盘地接受。全盘地接受,往往要出毛病。归根结底,我们要把各种新方法同当前崭新的文学现象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文艺理论批评。
总起来说,十年来的新时期文学,无论在创作上和文艺理论批评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使中国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我敢说,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黄金时代都是罕见的,后代的文学史家必将以金字把这页历史,写在中国文学史册上。
最后,我想针对科学文艺说几句话。
我刚才说过,在新文学当中,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学创作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稍微令人遗憾的是,科学文艺(SF)这朵花在今天开得不如她的姊妹品种更茂盛、更艳丽。她经受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似乎处在低潮之中。
科学文艺在中国也有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外国也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据我所知,第一部科幻小说是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写的。后来,在美国有位很有才华、但精神有点不正常的作家爱伦·坡,他写的小说内容很复杂,既写了早期的侦探小说和惊险小说,同时也写类似科幻小说的作品。他的小说充满了离奇的、荒诞的想象。这以后,就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把科幻小说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接着,还有柯南道尔,他不光写福尔摩斯,也写了科幻小说《失去的世界》。后来,又出现了威尔斯等,一直到现在,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科学文艺的翻译创作至少有八、九十年的历史。爱国志士、启蒙主义者梁启超先生流亡在日本时,就翻译过儒勒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十五小豪杰》的前十回。我们伟大的文化旗手鲁迅在他年轻时,在五四运动前也曾用文言文翻译过《月界旅行》,而且写了个《辩言》,对科学文艺说了几句很重要的话。他说科学小说“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意思是说,文学要发展,必须跟科学结合在一起。这以后,中国的科学文艺在一个可怜的水平上缓慢地发展,二、三十年代,顾均正先生写了一些科学幻想小说,我小时候看过。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当我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时,看过一本《十五小豪杰》,当时我下决心要学习其中那些小豪杰,有朝一日要出去探险。后来我发现云南的女作家季康,在她一篇回忆文章中,说她小时候看《十五小豪杰》也受到了感染,也想去探险。这说明科幻小说的鼓舞人心的力量,但应指出,在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科学文艺作品,既有中国人自己写的,更多地却是移植过来的。
中国科幻小说的真正发展,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五十年代郑文光、叶至善等同志开始写作,以后又有肖建亨、童恩正、叶永烈等同志,他们都是科学文艺的先行者。
在五十年代,我们出版界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儒勒·凡尔纳的大部分作品译成中文,作为一套丛书出版。它的主要责任编辑就是我们非常尊重的老编辑黄伊同志。仅仅为了这个,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广大青少年应该感谢这些老一代的翻译家和编辑,是他们把科学幻想这样一种文艺体裁移植到中国,并且使中国产生了自己的科学文艺。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知道,像刘兴诗等一大批科学文艺作者都开始写作,一时之内,科学文艺作品蔚然成风,当时有许多刊物发表这样的作品,而且包括我们中国作协最有权威的刊物《人民文学》。比如童恩正同志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就是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而且它的责任编辑就是今天在座的王扶同志。《人民文学》还作了努力,使这篇作品成为获奖作品。科学文艺在全国的小说评奖中,获奖的就这一篇,这是令人不满足的。
大家知道,前几年由于某种复杂的原因,科学文艺的作者和作品莫名其妙地遭到一番批评。我们不否认,在当时的科学文艺作品当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质量不高、粗制滥造、趣味比较低级的东西。如过分地宣扬暴力、恐怖,或不当地影射我们社会的发展的东西,这是不妥当的。但是,对这些有缺点作品的批评,竟发展成一场对整个科学文艺的否定,这是不正常的。童思正同志说了一句话非常深刻,他说,遭批评的文学品种很多,但没有听说一个文学品种因为一场批判而整个中止了好几年。的确,科学文艺在那次批判以后,元气大伤,有点一蹶不振。在舆论上,科学文艺竟然变成“精神污染”的共名。这是令人非常遗憾而又不能理解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讲过非常深刻的话,来强调幻想在科学发明创造中的作用,这完全是正确的,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在人的头脑中,如果没有一种创造性的想象,一种幻想,就不可能启发他创造性思维。如果中国古代没有“夸父逐日”这样的神话,春秋战国时的公输般就想不起来去制造什么木鸢。大家也知道这样的故事,发明潜艇的西蒙来克自己承认,他是受了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影响才发明潜艇的。第一次驾驶飞机横越北极的是拜特,当人们祝贺他的时候,他说:“你们不要祝贺我,你们应当先祝贺儒勒·凡尔纳,是他启发了我,做了这次飞行。”儒勒 ·凡尔纳绝对不是一个科学家,但是在他的科学幻想中,确实也能引起实际上的科学发现。当然,这不是科学文艺的主要功能。我们决不能要求科学文艺作品必须写出日后能够发明创造出的幻想,但至少我们不能否认,有这样一种实际的成功的可能。
我觉得科学文艺(包括科学幻想小说在内)具有以下这样几个重要功用和职能:
第一,它可以促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于科学的兴趣,使人们关心科学、喜爱科学,而这一点正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
第二,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培养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们的活跃的想象力和精密的思辨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列宁说:幻想是种可贵品质。郭沫若在去世前不久也说:“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所以,幻想和想象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人类的行为,往往是幻想在前,实际行动在后。例如:1964年美国克拉克发表了一篇《太阳帆船》的科幻作品,提出利用太阳能的可能性,没有多久,美国的宇航局就真正着手研究星际航行中的太阳能利用问题了。由此可见,科学幻想作品有时候真能引起一些科学技术的发明。即使不能做到这一点,幻想和想象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它可以激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勇敢气魄和探险的精神。科学幻想小说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探险。无论是到海底,是到星际空间,还是到深山老林,以至更荒僻的角落,英勇的探险从来都是并且今后还是科学文艺的一个重要题材。探险具有神秘的、奇巧的、惊险的审美价植。传统的美学范畴不外乎是优美、刚美、悲喜、崇高、滑稽等十几种,但现在我们可以把惊险、奇巧也看成是一种审美范畴。惊险、奇巧同样给人带来一种美感。当我们看到杂技演员在难以想象的高难度上作了一个动作,成功了,我们为他鼓掌时,我们得到的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愉悦。总之,勇敢的气魄,探险的精神,是人类赞扬的、所歌颂的优良的品德,科幻小说具有充分的条件去表现它。
第四,科学文艺还可以带给读者一定的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和其他小说一样,科幻小说也要塑造人物,塑造典型,它同样能够表现人的美好的心灵、健康的情感、优良的伦理道德。你们看儒勒 ·凡尔纳的作品,他虽然也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关系,并对此采取批判态度;但他歌颂的还是一种济贫扶危、患难相助、义勇豪侠、自我牺牲这样一些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假如儒勒 ·凡尔纳的作品没有这些,他的作品不会行世如此之久,不会到现在还拥有这么多读者。所以,科幻小说决不是什么“精神污染”的共名,它照样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五,科学文艺还有一种认识功能,它可以使人认识到许多未知的事物。大到星际空间,小到构成一个人的遗传迷码,科学文艺都可以去描写,具有吸引人的认识价值。
第六,科学文艺还有一种消遣、娱乐的功能。科幻小说所表现的惊险、曲折、充满趣味的情节,和其它的情节小说一样,给人带来一种消遣、娱乐的作用,因为它能满足人们天生就有的好奇心,以及追求刺激的本能。
最后,科学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内,也可以传播一些真正的科学知识。科幻小说实际上是在已经证实的科学原理基础上,再进行幻想而写成的小说,这才叫科学幻想小说,既有幻想,又有科学。离开已经证实的科学基础,那就是完全的幻想,不是科学幻想了。必须强调一点: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内容,要尊重现已证实的科学原理。假设只注意到幻想而任意变现有的科学原理体现,那是不恰当的。
不管怎样说,科学文艺在读者之中具有不要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它,尽管它在近年受到了一些冷遇,但我们要使这个“灰姑娘”,重新得到她应有的幸福欢乐,应该让科学文艺这朵花在新时期文学的百花园中能够鲜艳开放。
为此,我在这里要对在座的从事科学文艺的同志,提出一个期望:你们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不管目前在客观上、主观上遇到多少困难,我希望你们不要放下科学文艺创作之笔。上午有个年轻的得奖作者,他说他得完奖之后,不想再写科学幻想小说了;因为他登上科幻小说的飞船后,所有的仪表、操纵杆都熟悉了,于是真正知道了科幻小说的困难。我认为。这不应当成为他从此搁笔的理由,而正是今后继续向前飞行的有利条件。是的,科学文艺的作者们,希望你们登上科学幻想的宇宙飞船,向广阔无垠的银河系去驰骋,去飞行;然后像银河系几千亿个星球一样,发出你们夺目的光辉,使我们中国新时期的文学,更加璀璨、更加繁荣!
祝大家成功!
(大会秘书组章邦鼎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