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男人

很多女孩都说“我喜欢干净的男生(/人/孩)”。

唔,做了个分析。。。

干净的男人主要指两个方面:服饰和身体,当然深入一点还有言谈举止。

身体方面:皮肤光滑,有光泽;露出的身体表面尤其是指甲干净;不留胡子;体型偏瘦;发型整齐干爽。

服饰方面:简单风格,色彩明快;配饰亦要求风格简单;浅色系或者格子上装;浅色布面鞋。

言行举止方面:声音不大;嗓音偏文弱;用词文明;不随意吃零食。

差不多想到的就是这些。。。。

总之就是有点娘的大男孩了。。。

我答李约瑟难题

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这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甚至有对于他前提的反驳,即认为中国古代并没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很多重要贡献。

我说一下我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中国古代由于文明得到较好的延续,中国的科技发展能够较好的积累,这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中国中原地区土地肥沃,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这样级别的科技发展,而中国农民(较大部分是自耕农)一直有着较大程度的自由,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条件:在没有专门的创新激励的情况下,需求是第一激励。而在当时世界其他发达地区,农民的自由很少,农民也就没有能力去进行探索。

等到商业开始发展的时候,考虑到中国社会统治是基于家庭的,商业的发展使人更容易脱离家庭而存在,也就容易对抗政府,因此政府对商人一直是出于打击的状态,虽然商人再实际生活中能够获得较高的地位,但一旦进入政府领域,主要是中央政府,则仍旧地位低下。事实上,从这时开始,政府力量就开始和科技发展力量进入对抗阶段。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是战争,但环顾当时的中国,周围并没有需要科技力量才能赢得的战争,中国战争更多的讲究战术,而对于技术力量,中央政府并不重视:既然光凭人就能堆死敌人,为什么要去发展科技?何况科技发展造成的武器进步会增大民间力量。秦始皇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收天下之兵”,而到了后来,战马(包括马镫),弩,长刀等都是民间禁用的武器,而这些,事实上都是重要的科技发明。但均无法转为民用。虽然有了马镫,但民间对马力的利用工具仍是驽,马匹并不用于骑乘。

而此时的欧洲,商业开始发展,并且各领主之间经常有战争,并且有了重要的一个阶层那就是“骑士”,骑士是战争的主导力量,而且骑士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科技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骑士有足够的事件和精力去研究这些创造。又由于商业的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开始出现:一件产品可能经过多个由不同的人进行的不同的环节才生产出来,这就有利于各个部门之间发展自己的技术,而在中国,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仍被倡导,虽然商业有了一定发展,但自给自足仍旧是主要的生产方式,这样,生产效率低下,为了生产足够用的产品,人们需要掌握多项技术,这就减少了人们用于创造的精力,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技术的革新极为缓慢,一项新技术很难传播开来,尤其是进步有限的话,这样的作坊式生产完全没有传播这种小改进的动力,这就阻断了技术通过积累来进步的途径。事实上,中国唐后的数次重大民间技术革新,都是几乎由个人或者政府推动的,而推动的个人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益。话说这也是中国山寨精神的起源?

另外,中国古代有识字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是儒生,而儒家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蔑视科学技术“奇技淫巧”耳,这就让科技的发展困难重重:有能力发展的不屑发展,想发展的没能力发展,发展了也没法传播。

因此,大致总结下来就是中国古代对技术革新的动力不足,阻碍重重,尤其是对于技术的传播,几乎没有一个稳定的途径,基本模式是政府获知民间有重大技术革新后进行推广,而缺乏自传播的途径——私自传授知识可是犯罪的。

而欧洲在后期的战争和贵族阶级的相对稳定,对于技术的革新有极大的促进和传播作用:战争不但促进技术发展,也有利于技术在参战方(甚至旁观者)之间传播。

天工开物》里面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科技的实例,但这些有一大部分是基础性的东西,而所记载的一小部分“高科技”的发明创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虽然印刷开卖,但所用不多,而且到了清朝,还惨遭删改。


而在另一本书《梦溪笔谈》中,虽然记载了较多“高科技”的内容,但事实上并未起到传播科技的作用,原因如前所述:民间没有动力和能力去进行这样的革新。

为什么我讨厌iOS

用了一段时间iTouch后的想法就是:没买iPhone真是太正确了。

现在我对iOS的印象就是:系统?还行;游戏?有很好的;应用?都是垃圾,没一个用着省心的。有人纠正说,百分之就是九点九是垃圾而已,我看了一下另外几个人提供的好用的软件的名单,那些iOS固有的缺点还在。

整个系统的第一缺陷就是耗电,iTouch连wifi只能用4个小时(看书),iPhone上电池不耐用也是老毛病了。当然,这个缺陷将来可以改进。

第二就是多任务管理烂到掉渣:只能看最近运行过的任务,这个任务是否在后台运行?对不起请您自己点进去验证一下。

第三就是home键使用率太高,机器正面就这么一个按键,手感做得还这么糟糕,却还经常需要单击,双击,现在我每次按键都提心吊胆。正在犹豫破解装个点任务栏替代home键的程序还是等4.3。

第四就是烂到屎一样的通知系统:使用最不人道的弹出对话框通知的形式,也没有便捷的方式控制开关,还不能查看历史记录!就是说一条没看完另一条来了的话上一条你就永远别想看到了!就不能学学andriod吗?如果更好一点,学学WM的气泡式提示不行吗?

这些还是可能改进的,再说一个不可能改进的缺陷:按钮同时位于屏幕上下两端,甚至位于对角!iOS最初设计可是为手机设计的诶!而且作为一个随身设备,总要考虑单手操作的情况吧,又不是专门的游戏机!这玩意不但自己对单手操作不友好,还强制程序用他们风格的UI,于是所有的iOS(App store)应用都有这个毛病,所以我说所有应用都是垃圾,游戏由于UI不受这个控制,所以没影响。

对了,说到游戏,不得不提OpenFeint,这是个类似Apple 游戏中心的东西,支持它的游戏也很多,它采用的就是六宫格的界面,多好!一只手完全操控!

还有,iOS的交互其实是一个试图模拟现实生活的交互设计,但这尼玛玩意儿竟然还是有菜单!在一些程序里,菜单甚至有一个屏幕那么长!或者在twitter for iPhone这种程序里,几乎每个常用操作按钮点击之后都会弹出菜单!!开发者去饭馆当侍应生好了啊!!!!

为什么我还要用iOS呢?因为触摸屏设备里面,只有iOS能给我“触摸”的感受,而非触摸屏的设备,用起来还是稍感局促,而且我现在的手机就是T9键盘的NOKIA,用起来挺好的。

有人鼓吹抓住了开发者就抓住了用户,话是没错就是理解错了:不是抓一大堆开发者而是抓几个精英开发者。对大部分应用而言,平台迁移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

关于《关于儿童行乞》的一些话

新浪微薄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公益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wglxh老师在博客上对这个活动发表了一些疑问 :关于儿童行乞,我对小欢老师说的有不少疑问,在这里一一写出来。(以下蓝色为小欢老师的原文,黑色为评论)

首先要认清立法和执法的区别
 但立法是执法之本,没有立法,怎么也谈不上执法。


公安人力物力都有限,而且要谋取自己的利益。
这个还是执法的问题,理想情况下罚金也是要上交而非归分局所有,即使现实情况下,考虑到破案率影响评优评奖,公安依然有足够动力去破案,而事实上公安抓黄抓赌由于收受对方利益反而动力不大,儿童行乞此类活动一般不直接向当地公安分配利益,打击阻力更少。

若这小孩只能用来乞讨,他的价格一定不会很高。
 根据观察,在较好的地段一个残疾乞儿一天约能有两百至三百元的收入,一个“带香”(即控制儿童行乞者)者能控制多名儿童,按照两人团队控制八人算,每月收入相当可观,而付出甚少,估计100元每月绰绰有余,除去打点当地的费用,仍有大利可图,当然不是每人都能占有如此好地段,但亏损是“香主”而非“人贩子”的,并非每个“香主”都能意识到这其中的亏损风险。因此行乞的小孩价格还是可以很高。

作为乞讨工具,小孩楚楚可怜,有天然优势,所以丐帮自古用小孩。但这优势不是无限的。大规模使用小孩,是一种行乞方式,但有风险;……当其他方式全被压制的时候,童乞就会盛行
 小欢老师并未提及风险所在,在我看来,不考虑政府打击的话,无非就是小孩可能死亡吧,这个风险还是挺小的。


所以呼吁要禁止儿童行乞。……这些专家教授和有识之士的主张,让我倒吸了很多口凉气。
这些建议显然是基于现实状况提出的,而要求杜绝儿童行乞我看不出什么错来,莫非想说尊重儿童行乞的权利?儿童可还是非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且中国法律规定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而且除非是遇到不可抵抗的灾难,让儿童行乞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

后两段说的挂钩部分,虽然提出者的思维过于简单,但也非无可实现性:如果各地一视同仁统一惩处,虽然成本会极大但事情还是可以办下来的。

最后,关于儿童拐卖的去向,一般国内农村收养小孩都不愿收太大的:带不亲。他们收养了是要防老的,带不亲收养了又有何用?至于买卖内脏的,不敢说但觉得数量应该有限:医院是在国家控制之中的,能偷偷做这种手术的医生应当是极少的。最后就是卖给行乞的。或许还有其他?

然后关于故意致残儿童便于行乞的,我觉得数量也不多,不过里面应该有一部分是虐待过程中致残的。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触觉反射通感”,就是说看到别人的经历会产生自己也在遭受这种经历的感觉,因此以致残为目的的伤害并非很容易就能实施的。但不以致残为目的的话实施过程中这种通感会被目的所掩盖,并无过大感觉。当然,经常进行此类工作,这种痛感会麻痹,但一个香主也就需要带这么多孩子,总是有限的。若说专人负责此事,则于香主们而言专门找人成本又过高了。而且这样的交易所谓道德损失的“血酬”成本也过高。

最后放上新浪微薄@乏味鸡汤 关于打拐的建议